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,曾极度偏僻、交通不便,被“锁”在“天坑”之中,常年与世隔绝、贫穷落后。下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团结带领村“两委”一班人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苦干实干,与村民一道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打通了出山路、蹚出了致富路,走出了一条产业兴、环境美、人气旺的“幸福路”。
守初心,凿出“脱贫路”
下庄村坐落在大山深处,是名副其实的“天坑村”,从高到低垂直高度1100多米,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,到县城要走3天。为了改变封闭落后的现状,毛相林下定决心带领村民修路,走出贫困。
得知村上想修路,村民们尽管向往、期盼,但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“神话”。于是,毛相林就和村干部一道,挨家挨户走访,面对面听诉求、做工作,并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修路方案,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一致支持。
“山凿一尺宽一尺,路修一丈长一丈,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、苦十年,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!”毛相林说。1997年冬,毛相林带领村民在“鱼儿溪”畔正式动工修路。大家个个腰系长绳,趴在箩筐里,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打炮眼、放炮,炸开一处处缺口,炸出“立足之地”,再一点点向前推进。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,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,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,手上和脚上的血泡鼓了破、破了又鼓。
用了整整7年时间,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千难万险,最终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“天路”,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、出行路、脱贫路,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。
用真心,蹚出“致富路”
2004年路通以后,下庄村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。曾经吃不完又换不来钱的粮食、蔬菜、水果到山外成了稀罕物,受到乡镇集市的欢迎,也给村民带来了收入。但这些零星收入毕竟有限,没有形成规模、形成产业,村民仍然富不起来。如何脱贫致富,又成了压在毛相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。
听说漆树值钱,毛相林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,挖回羊羔大木漆,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,结果当年夏天全部热死。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、种桑树养蚕,但都失败了……为此,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检讨,也明白了“要懂科学,不能蛮干”的道理。
再后来,毛相林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气候、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,最终确定发展柑橘、桃树、西瓜三大产业,并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,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。几年下来,村上形成了黄色(纽荷尔橙子)、绿色(西瓜)、蓝色(劳务输出)“三色”经济产业体系,农业产业年收入达到了300多万元。2022年底,下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134元,是修路前的53倍。
下庄村一角
强信心,迈上“幸福路”
为激励下一代,近年来,在毛相林的带领下,下庄村又新建了事迹陈列室、愚公讲堂、“下庄筑路英雄谱”,再现了修路时的恶劣环境以及下庄筑路人不怕苦、不怕难、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,让下庄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,持续走好乡村振兴路。
如今,下庄村建成了重庆首个在村设立的党校校区——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党员干部培训基地;对全村86间传统民居进行修缮改造,组织村民们开起了民宿、办起了农家乐。2022年底,下庄村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4万余人次,承办重庆市村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培训示范班33期,培训2466人次。下庄村被评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,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、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,“天路下庄”已经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。
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-1